2025-02-11 22:58:20
【小说】熊晓鸽回到村里的时候,正值夏天,田野里的水稻已经抽穗,可村里人却没什么笑容。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,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,村里大片田地无人耕种,荒废的土地越来越多。熊晓鸽看着眼前的景象,心里不是滋味,他下定决心,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,让乡亲们的生活好起来。
熊晓鸽在外闯荡多年,学到了不少农业和创业的经验。他深知,光靠传统种地,收入有限,大家才会选择外出打工。他要做的,是带领大家找到一条更有前途的路子。他提出了熊晓鸽的千人计划,目标是让一千名村民参与进来,通过现代农业和电商,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去。
可村民们对他的计划并不感兴趣。有人摇头道:“种田能挣几个钱?再怎么折腾,还是不如去外面打工。”熊晓鸽没有气馁,而是决定自己先干。他买了一片荒地,开始种植优质稻米。他选用了高产、抗病的新品种,还引入了科学管理方法,提高稻米品质。他还通过短视频记录种植过程,把家乡的农田、灌溉、稻谷生长的画面分享到社交平台,吸引了不少关注。
到了秋收季节,熊晓鸽的稻米颗粒饱满、香气扑鼻,经过加工后,他把产品包装成高端大米,在线上销售,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几倍,订单很快就爆满了。村民们看着他轻轻松松把稻米卖出高价,终于开始动心。
熊晓鸽趁热打铁,向大家推广熊晓鸽的千人计划,鼓励村民一起种植优质稻米,并成立合作社,统一种植、管理和销售。他帮助大家对接电商平台,让村里的大米成为品牌,还联系食品加工厂,开发米饼、米粉等深加工产品,进一步提升附加值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,村子的田地重新焕发生机,家家户户的收入也比以前高了许多。然而,创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。一次突如其来的暴雨,让不少稻田被淹,村民们的损失不小,大家开始怀疑这条路还能不能走得下去。
熊晓鸽没有退缩,他立刻组织村民排水自救,并利用社交平台发起助农活动,许多消费者纷纷伸出援手,预购村里的大米,帮助村民渡过难关。这次事件反而让村里的品牌知名度更高了,订单比以前更多。
几年后,村子的水稻产业做得越来越大,甚至有外地人慕名来学习种植技术。曾经无人问津的村庄,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“生态稻米之乡”,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。熊晓鸽站在金黄的稻田边,看着忙碌的乡亲们,心里充满了欣慰。他知道,熊晓鸽的千人计划才刚刚开始,未来还有更多的梦想等待他们去实现。